生平

艾轩,生于1947年,祖籍浙江金华,诗人艾青之子,文革动荡时期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他是「中国写实画派」的创始者之一,画作在精准造型与细腻笔法中,透着深邃与哀愁,孤冷空寂,触动心灵。


艾轩童年和少年时期境遇坎坷,加上父母不稳定的关系多次使他进出保育院。 1969年他又被下放到河北劳动,只好偷偷作画。 1973 年,艾轩被分配到四川成都部队随行创作,记录红军的生活事迹。该年他第一次进入四川西部藏族居住区,深受触动,画下大量川藏风情的写生稿。此后,西藏的时代背景和当地的市井人物成了他笔下画不完的题材。

 

1981年,艾轩迎来创作转捩点。他与好友何多苓及四川美术学院学生交流相处,使他改变创作思维,更重视在画作中发挥个人情感。同时,艾轩被美国写实大师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1917-2009)充满忧郁的诗意画作感动,促使他开创自我的写实风格。由四川回到成都后,艾轩的目光和思绪再次回到西藏,其景色和人物牵系了他的艺术感知与心灵寄托。他频繁出入藏区,开始创作具有鲜明自我风格的藏族风貌作品。

 

2008年起,艾轩创作水墨,题材仍是西藏人物风情。他将前半生的写实经验融入水墨中。从精细的写实油画到写意的水墨呈现,他对线条、空间的精准处理尽显其深厚写实造型能力,然而他的笔墨更见潇洒自由,通过最朴素的形式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艾轩的创作广受认可,早于1986年,他参加法国海滨卡涅国际美术大展获荣誉奖;1999年,中国艺术史权威迈克·苏立文 (Michael Sullivan)编著美国耶鲁大学正式教材《中国艺术》,将艾轩列入中国近代美术史十几位代表艺术家之一。 2015年,艾轩更获比利时王国议会颁发「东方艺术骑士勋章」,以表彰他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杰出贡献。同年,获欧洲议会颁发「欧洲之星」。艾轩作品获国内外艺术机构及私人藏家广泛收藏,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北京松美术馆、尤伦斯基金会等。

作品
风格

「我更多感受到的不是 (西藏的) 壮丽和辽阔,而是作为人的孤独和渺小。人在自然面前显得太单薄、脆弱和无奈,地平线特别辽阔,人是那么渺小,被远方严峻的地平线回收和释放。」 艾轩

 

1970年代

1973年,艾轩被分配到四川成都军区文化部创作组担任随军创作员,最初以绘画记录红军响亮的、健康的、向上的形象和素材,即当时全国画家最热衷的「部队风格」,通过红、光、亮的色彩,快速画出具有感召力的作品。

 

1974 年,随着部队到四川西北的阿坝地区,艾轩开始接触藏族的风貌。截然不同的人文风情和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象给了他极大震撼。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接触,艾轩与藏区的百姓、藏区的山川都建立深厚感情,也画下了大量的川藏风情的写生稿。

 

1980年代始

1981年,是艾轩艺术创作的一个转捩点。他以一幅《有志者》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这幅「伤痕美术」代表作更多地关注生活、人性和重视创作者真情实感的抒发,已摆脱了以往较程式化的部队风格。

 

此后,艾轩到了四川,住在在好友何多苓的家,与川美学生谈文论艺,启发他一改以主题出发的绘画概念,转向追求在画面表现个人情感、学养和性格。在川美图书馆,艾轩于画册中接触到美国「乡愁写实主义」(nostalgic realism) 大师安德鲁·怀斯的画作,共鸣于怀斯作品所传达出的深刻个人情感和乡土情怀,促使了艾轩开创自我的写实风格。

 

回到成都军区后,艾轩频繁出入藏区。西藏的苍茫冷峻和凛冽荒寒,正好让艾轩以此抒发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压抑与忧郁。这种感情积累再加上在川美归来后的思维转变,使艾轩开始了其「西藏」系列创作,以写实手法描绘西藏大地及人物以抒发内心情感。在这个时期,艾轩的画中人物大多采侧面或背面构图,让人物本身成为画面景观中传达画家情感的媒介,借景抒怀。

 

「艾轩风格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怀。 他画西藏高原的景色和孤独的人物,主要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情。 因此,他的作品与其说是西藏风情画,毋宁说是他内心的独白。 在这一幅幅画中,都有艾轩的影子。 沉默无语和静静思考,无名的孤独感渗透在画中人物和整个画面气氛之中。」
邵大箴 著名理论家

 

1990年代始

九十年代起,艾轩的藏风渐趋成熟,画作流露出独特的宁静和冰冷的氛围。他始以「琼白」── 一个藏族女孩为其作品重要的主体。艾轩笔下的琼白拥有一双纯洁、清澈的眼睛,晶莹剔透,配以冷色调,凄婉动人。这是他的标志性风格,其后不断演绎与强化。


艾轩喜以小女孩和青年人入画。他们在那寂静又纯净的冻土高原上或坐或站,清澈明亮却带着迷惘的双眼凝望天际,使艾轩感受到人的渺小和命运的多舛。他把自己童年、少年的坎坷境遇,融入了藏族女孩与年轻人在艰辛环境下生存的认命与期盼,凄然悲壮,教人喟叹。


进入二十一世纪,艾轩在积淀后迈向了沉稳的集大成时期。他将过去半个世纪的基础深厚锤炼,自安德鲁‧怀斯汲取的乡愁伤感以及雪域冻土上藏民的艰辛,在他笔下升华成与万物共存,与天地合一,与宇宙同参的幽远境界。

 

「艾轩风格的另一特点是他巧妙地把孤寂的抒情性与少许的神秘感美妙的结合了起来。本来,孤独本身即会有某种神秘性,在浩瀚的荒原中孤独,其神秘的意味就更浓。但作者始终不忽视人和自然景色的优美。即使采用奇特构图加强画面不平凡的效果,作者也不忘记给观众以审美的满足。所以,艾轩是用美的魅力把观众带进那有宗教情绪和神秘气氛的艺术世界里……」
邵大箴 著名理论家

 

2008年始

2008年,艾轩始涉足水墨创作。他把前半生的写实经验融入水墨中,散发出了一种别样的含蓄韵味。题材仍是紧扣西藏人物精神面貌作描述,融入了水墨养分后,西藏人物风情在纸、笔、墨间产生自然变化,更为潇洒自由,刚柔并济。

 

艾轩水墨画中人与自然现实的关系更隐秘,不再似油画般将观者带入强烈的情绪中,而是更有诗意的述说。水墨、线条的丰富变化结合和深厚的写实造型能力,画面留白带出幽远的想像意境。笔墨在皮纸上往往显现出一种毛茸茸的朦胧。

 

「虽然仍以西藏人物风情为题材,但艾轩的水墨作品呈现出有别于写实油画精雕细琢的放松,这种放松的感觉,来自于毛笔、彩墨与宣纸之间所产生的自然变化。写实油画好比少林功夫的「硬桥硬马」,写意水墨就恰如太极拳的「柔劲逍遥」,两者之间相互为用,就构成了能收能放,大开大阖的器度。艾轩的艺术道途。融入了水墨养分后,迈向了刚柔并济的新里程碑。 」
《艾轩:笔墨绝对不等于零》节录 熊宜敬

展览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