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主办,季丰轩画廊协办的薛松大型个展 “自然-非然”(Meta Nature)已盛大开幕。展览特邀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姜俊博士策划,汇聚薛松近四十年艺术生涯的精粹,全面呈现从波普拼贴到抽象表现的艺术发展,涵盖共六十余件畫作及文献档案,并聚焦艺术家2019 年以来的 “法自然”系列新作。
展题“自然-非然”源自薛松2019年创作的“法自然”系列,艺术家对多重自然观的融合——物理自然、文化自然及数字自然在此交叠共生,并具双重隐喻:既取“顺应自然”的意味,遥应了东方“天人合一” 的理想;亦包含对传统自然观的解构,映照出现代文明中自然与人工的割裂,旨在表达艺术家作品里矛盾而统一的杂糅状态。
展览分为两个章节:
第一章节集中展示 “法自然” 系列,并以 “自然”(Cosmology)作为分主题,按四季节气依次展开,呈现艺术家扬弃浮华人事而上升至超越性的宇宙,由“入世”至“出世”之变。
第二章节回顾了薛松从1990年到2019年的波普风格作品、创作年表和文献,是为分主题“非然”(Anthropology),勾勒了薛松艺术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城市化的关联,寓意艺术家对人间万象的深刻回应。
薛松1965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砀山,198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此后一直生活和工作于上海。为了打破传统写实主义教育的束缚,他的早期创作受表现主义风格影响。1990年工作室火灾后的废墟,促使他开创独特的 “燃烧”与“拼贴”手法,以灰烬与残片的意象,熔铸国际波普艺术。他珍藏的大量旧书、老照片、名家书画,成为他源源不绝的创作材料源泉。从1993年到2018年间他的创作实践分为六个主题:全球波普、本土波普、大都市、新山水、中西对话、文字与书法。
他以拼贴重组跨国商业符号、流行文化以及时尚人物等全球化象征,又或将放大的人物和微缩的城市互为对比,捕捉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时代脉搏,展现现代化、城市化以及新消费主义的蓬勃兴起,人们在其中的冲击、梦想与失落,以“浴火重生”隐喻中国和世界的巨大变化。
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美学表现,以及古今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也是薛松所一直关注的命题,他将山水转化为形式框架,拼贴西方艺术史、都市风景等多元内容;又从书法中的笔墨气韵获得灵感,以独特手法改造传统图式,使之产生新的冲击和视觉感受。
2019年后,薛松的艺术风格历经“蜕变”,作品渐从波普具象转向表现性抽象,打破形式框架的束縛,创作“法自然”系列。取名自《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自然” 是一种绵延的动态,即指事物本来的面貌,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呈现为宇宙总体展开的过程。
出生和成长于安徽砀山的艺术家,在童年就受到当地老庄世界观风气的影响,“法自然”是经历上海大都市繁华后“返璞归真”“洗尽铅华”,是一种怀乡式的回归,也是在现代都市生活语境下对道家 “天人合一” 自然观的诗意畅想。它的抽象化打破了山水的固有轮廓,直接逼近山水背后的精神诉求。
薛松绘画中的抽象是中国式的,在于“气韵生动”,他以感知和想象敏锐捕捉宇宙气息和天地万物,在宁静中呈现生命的本真状态。在其30多年的创作中没有非此即彼的绝对抽象和绝对具象,只有在其二者间的此消彼长。画面存在着可辨识的意象——水、火、冰、竹…… 从“文字与书法”的抽象到“法自然”的抽象之间并不存在着创作上的断裂和跳跃,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渡。如今,他在具象与抽象的微妙平衡中融汇中西,走向越发纯粹的自由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