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丰轩欣然呈献「非常道 — 薛松近作展」,展出中国「波普」艺术家薛松逾二十幅由 2019 年起创作的「法自然」系列拼贴作品。薛松的创作是中西、古今、雅俗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他的作品从火中诞生,透过图像的毁灭与再生,以拼贴构成一个既整体又多元的世界。是次展览呈现薛松近年在创作的开悟及突破: 从图像叙事方式转到抽象形式,见证他对自然之道、物我关系的反覆思考,以及于艺术之道的追求。
薛松于 1965 年出生于中国安徽,为中国「波普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其成长阶段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剧变时代,社会急速现代化,经济转型,物质主义兴起,挑战传统美学的现代艺术运动如火如荼。身处纷繁的上海,薛松具有六十年代出生一代的文化特征: 对历史深刻反思、强烈时代感知、个人艺术追求,透过创作观照社会,建立独特面貌同时,与同代艺术家一起推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我的作品自火中诞生。」 — 薛松
1990 年底,薛松工作室火灾,意外地开启了他创作的灵感阀门。他身处废墟中,受烧焦的残骸灰烬启发,将这些材料重组拼合成全新图象。从此,「焚烧」、「拼贴」、「解构」、「重组」成为薛松独特的创作语言。
受罗伯特 ‧ 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 1925-2008)的拼贴作品影响,薛松的视觉表达带有强烈的波普艺术特征: 强调的轮廓线和大胆色块的拼贴。 「拼贴」在二战后成为西方波普艺术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日常生活的现成物作为创作材料,反映战后消费社会及大众文化的兴起。薛松挪用经典艺术作品、历史图片、书法乐谱、商业广告等各种现成图像及印刷品,进行拆解、焚烧、拼贴、混合灰烬,组合成属于自己的形象世界。
直至 2019 年,回溯三十多年的艺术历程,薛松的创作可分为五大主题:「文化波普」、「新山水」、「中西对话」、「文字与书法」、「大都市」系列。经过解构与重新建构,各种图像在互为呼应或冲突之中被赋予全新的意义,借此反映艺术家对东方与西方、历史记忆与当下现实、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全球化与个体等各种议题的思考及隐喻。
踏入 21 世纪,薛松的创作逐渐回归抽象性,呈现在理智与情感、哲思与诗意、几何化与书写式抽象等语境上的丰富表达,尤其是次展览中于 2019 开始发展的「法自然」系列,为薛松一个正式回归抽象、返璞归真的新阶段。
「从破毁到重生,生命轮回不息。」 — 薛松
「法自然」出自《道德经》「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意指宇宙天地间万物运行均遵循「道」,即世界的本源,亦即规律本身。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薛松生于安徽砀山,童年时亲近自然,也受当地老庄哲学熏陶。现在快将耳顺之年的他经历过大都会繁华、各式各样政治经济文化冲击后,开始追求更明澄的状态,在作品中删繁就简,从独特而锐利的针对性表述,逐渐向内深层次开发。
薛松透过作品中图像的毁灭与再生,在创作中思考着「自然之道」。他从自然中发现和提取图像,以造诣精湛,掌控纯熟的拼贴手段解构重组图像。作品主题摒弃了所有可辨识的文化符号或历史叙事,取而代之对自然、四季、节气等的抽象表现,以至一种生命轮回不息的意象。远观隐约可见水、火、叶脉、大理石和冰裂等意象及抽象的形式美。近看细察其标志性的现成图像文本拼贴。微观与宏观的矛盾,图像与内容的冲突,在画面上不断地制造出疏离和变异的戏剧化效果。
中国绘画抽象性的特征在于似与非似之间,薛松的抽象作品并非如西方艺术透过肢体动势而来的纯抽象,而是从自然世界的局部放大出令他着迷的抽象部分,这种取向可追溯至 2002 年的「文字与书法」系列。薛松用了草书字体的局部作为画面的布局基础,字义结构消失,抽象和书法相互参照、转化,介于可辨识和不可辨识之间。 「法自然」系列仿佛借此警醒世人放下惯性思维,在矛盾中重新理解这些图象,以至世界、当下、天人关系,并由此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