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色相无边 — 莫奈的启示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和印象派画家打开了艺术史一个新篇章,为其后150年以至未来的风景画家点灯引路,启发他们不断开拓想像,捕捉超越现实的不同世界。
季丰轩很荣幸在今次展览带来一幅莫奈迁入吉维尼(Giverny)后的早年杰作 — 《牡丹》(Pivoines) (1887年作)。同场展品包括现代艺术家赵无极、朱德群和谢景兰以及当代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莎拉・休斯(Shara Hughes)、姜明姬(Myonghi Kang)和齐亚德・达卢勒(Ziad Dalloul)的精选画作。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将这批不凡的画作互相比较,从中领略莫奈遗泽其中一个足堪细赏的横切面。
季丰轩敬邀您一同踏上这趟从莫奈到现今的探索之旅,沿途画作展现活力洋溢又寓意深远的各式生命领域,尽除古今中外和内外世界之间的藩篱。
-
「我孜孜不倦地打造我的花园,灌以无限感情。花是我此生永远、永远的所系所依。吉维尼是我心归处。」
— 克劳德・莫奈
-
今次展览的焦点是印象派之父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的油画《牡丹》(Pivoines,1887 年作),是他以自己在法国吉维尼(Giverny) 用心营造的花园为题材的最早期作品之一。这座花园是莫奈创作生涯后半段最重要的绘画主题。
《牡丹》是一个三部曲系列作品之一( 另外两幅画作分别藏于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The 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和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Museum of Art and History〕)。画中在吉维尼的诺曼地园当时正进行重新设计,铁线莲花架下,一簇簇牡丹开得正盛。看似抽象的平面空间,色彩缤纷而谐和,衬上为访客免晒而设的三顶交叠稻草棚,使其成为画的焦点。莫奈热衷收藏日本木版画,偏爱不对称构图与色彩平涂,远多于传统的线性透视,同时为了突显作品的活力,用上浅色作底(代替风景画常用的深底色),又放弃传统的三维造型手法,保留着色调和笔触的质感,不作稀释。莫奈的画作不再关注独立于环境之外的物或事,甚至不再模仿自然,改为借助由光与色燃点出来的动态关系,集中他所有精力去捕捉「未知的现实」。
展览现场,色相无边 — 莫奈的启示,2023年1月4日至4月18日 © 季丰轩画廊 2023
-
为免被标签为「中国画家」,赵无极在到达巴黎早期刻意回避中国传统主题,只有1950 年代的「甲骨文时期」才涉及从中国古老文化取材。在1960 年代的「狂草时期」,他全心投入于一份「强烈的创作渴求」中,回应自己的心愿,要「画出那些看不见的东西、生命的气息、风、动感、形相的生命、各种色彩的诞生和它们的融合」。 《29.05 – 31.10.68》(1968 年作)为一幅杰作,尽显艺术家这个时期创作路向的成熟面貌,既遥接莫奈对光线与气氛的独特处理手法,又非常着重天、海、风、火的氛围特质。
展览现场,色相无边 — 莫奈的启示,2023年1月4日至4月18日 © 季丰轩画廊 2023
《01.04.86》(1986 年作)标志着赵无极转向更宏大壮丽的抽象风格。中国文人艺术的表现形式、律动、光线、空间和西方艺术的力量、色彩于此交汇融合。 1980 年代中期,赵无极在巨幅画布上呈现崇高、广阔无垠的诗意空间,铺陈片片纯净无瑕的色彩与宝石般的色调,土红色块、苍翠的绿野与蓝紫的天空毗连。他以颜料层层铺叠出近似水墨的效果,配以结合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的独特技法,由此在画面上释放一股澄澈而饶富韵律的流畅感。这得归功于他多年来在艺术探索与实验上业精于勤。
展览现场,色相无边 — 莫奈的启示,2023年1月4日至4月18日 © 季丰轩画廊 2023
-
-
经过数十年的磨练,朱德群在《觉醒》(法语L’Éveil)(1989 年作)一作展示了他炉火纯青的艺术表达功力,画面捕捉着劈开黑暗的第一缕绚丽晨曦。一圈圈闪亮的黄、橙、绿刺穿了迷雾,清晰俐落得令人目眩 ,迎来一道崇高的精神能量。尽管画中的地平线依稀不明,画面上下两半部的光线相互倒映对照,让人联想到在湖泊或河流上旭日初升的一刻,光线和色彩在水面不断反映 、折射。得益于荷兰
油画家林布兰(Rembrandt)作品中令人眼前一亮的光线处理手法,朱德群在1970 年代发展出明暗对比的戏剧化风格。展览现场,色相无边 — 莫奈的启示,2023年1月4日至4月18日 © 季丰轩画廊 2023谢景兰和莫奈同样无惧以崭新的视觉形式去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到的当世现实图景,当初她之所以与第一任丈夫迁居巴黎,正因为受到了莫奈艺术的感召。如《遮蔽之月》(La lune estvoilée,1974 年作)一作所示,谢景兰在抵法二十年后,重返自己的中国文化血脉,潜心研究宋代文人画的精要,其视觉语言亦由沉郁而澎湃的抽象构图转为满注飘逸气氛的山水,反映着她放下束缚的内心世界。
-
-
-
-
-
齐亚德·达卢勒,浮波宴,2022年作,油彩布本,100 x 100 厘米 © 齐亚德·达卢勒
齐亚德. 达卢勒生于叙利亚南部的苏韦达城,当地被一圈火山环绕,遍布树林与葡萄园。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在他心底从小种下,因而成为了他创作时核心艺术焦点之一,他很多情感丰沛的作品都是巴洛克式的自然赞歌。
在达卢勒和莫奈的作品中,都见得到他们同样对光线与色彩表达情感的功能有直觉的理解,能掌控自如地运用之。 《浮波宴》(Meal on Water,2022 年作) 和《水色》(Water Field,2022年作)是明显的例证,画中韵调浓烈暗沉,让人联想到莫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火迫近吉维尼时所绘的《垂柳》,画面尽是忧郁动人之美。
-
回顾而言,莫奈发现了时间和空间、光线和颜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互动的秘密,随之改变了绘画创作的重心,成就前所未见的视像,更重要的是他示范了要展现这个世界的样貌可以用不同手法,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继续启发着今天和明天的艺术家,奠定莫奈一代传奇的地位。
-
色相无边 — 莫奈的启示
以往 viewing_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