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 · 馬修 1921-2012
作為抒情抽象主義之父和行動繪畫先驅之一,法國激進畫家和理論家喬治.馬修影響了世界各地的一代藝術家,並被美國戰後藝術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推崇為「最強的歐洲新晉畫家」。馬修受東方書法所影響,亦欲尋求較以往抽象主義藝術家更富直覺性和原始的表達方法。他為其抒情抽象手法著述立論,並歸納成四個主要準則:「落筆速度為首要」、「無預先存在的形」 、「無預先策劃的動勢」,以及在創作過程中進入「猶如入迷的凝神狀態」。他以極快速度繪畫,並直接從顏料管擠出條狀顏料,畫作充滿爆炸力。馬修常將表演元素注入繪畫之中,他穿上戲服在觀眾注視下繪製巨幅油畫,啟發了1960年代的行為藝術及偶發藝術 (Happenings),如日本戰後的前衛藝術具體派(Gutai)。
馬修的藝術風格經歷多次演變:
四十年代初‧抽象實驗
馬修標誌性的「導管主義」(Tubism)主張直接從顏料管擠出條狀顏料作畫。他早期的實驗性「滴流」技法即是其發端。
四十年代末‧始創抒情抽象
馬修開創全新美學風格——「抒情抽象」,強調藝術家的直覺和自發性,抗衡枯澀冷漠的幾何抽象風格。
五十年代‧享譽國際
馬修對東方書法的探索影響了他的抒情抽象理論,書法特質開始呈現在他的畫作,筆觸變得更快、更鋒利、更直觀,綫條與純色背景的對比也愈加鮮明,使人聯想起中國傳統書法「狂草」那澎湃能量與即興筆觸。馬修首度嘗試斑點派(Tachiste)風格作品(源自法語的“tache”,意謂污點或污漬)。他將表演元素引入繪畫之中,巨幅畫布成了他的表演舞台,為觀眾展示「潑墨之舞」。
六、七十年代‧應用藝術
這是他在法國聲名鵲起的高峰期,馬修的創作廣為法國人民認識,他參與掛毯、郵票、大型雕塑、建築、商標設計等的創作。
八十年代及晚期‧宇宙時期
馬修的抒情抽象風格更趨成熟,他的繪畫變得更具爆發力和強烈情感,標誌著其「宇宙劇變」,將豪邁的力量及鮮明對比的色彩充滿整個畫面。
-
Eginhardt 《艾因哈德》, 1951
-
Auzers《奧澤爾》, 1971
-
Tied Mirrors《相依鏡面》, 1986
-
Grande sève de feux follets《熾盛光火》, 1986
-
Vindictive Certainty 《還擊的決志》, 1987
-
Joyeux Nocturnes (Joyful Nocturnes)《愉悦的夜曲》, 1987
-
Evasion Exotique 《異國逃離》, 1987
-
Sérénité féconde (Fertile Serenity) 《富饒的靜謐》, 1988
-
Le beau semblant (The Beautiful Semblance) 《金玉其身》, 1989
-
Regards de flamme (Glances of Flame) 《火焰的掠影》, 1989
-
La Justice Fourvoyée (The Misdemeanor of Justice) 《正義之二端》, 1990
-
Concerted Punishment《懲罰》, 1990
-
Le rien premier (The Primary Nothing)《混沌之初》, c.1980-89
-
Quête Décisive (Decisive Search) 《矢志尋索》, circa 1987
-
Exil Doux (Sweet Exile)《愜意的流放》, circa 1988
早年生活
1921年1月27日,喬治.馬修生於法國北部濱海布洛涅(Boulogne-sur-Mer),12歲時遷居至凡爾賽,中學時習希臘語、俄語和西班牙語。1941年,馬修於里爾大學攻讀英語文學及法律。 1942年,他自學繪畫,主要創作風景畫和肖像畫,並開始探索非具象畫。除藝術家身份以外,他亦於杜埃中學教授英語,擔任美國陸軍翻譯員,及於比亞里茨的美國軍事大學任法語教授。
藝術風格發展
四十年代初‧抽象實驗
1944 年,馬修開始發展抽象風格。他首次以實驗性「滴流」技法繪畫作品,比美國抽象主義畫家傑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47年首次使用「滴畫法」更早了兩年。然而,馬修很快轉向他所創的「導管主義」,直接從顏料管擠出條狀顏料作畫。
四十年代末‧始創抒情抽象
1947年,馬修遷居巴黎,並於美國船運公司United States Lines 擔任公共關係主管,同時繼續探索繪畫。同年,馬修為了抗衡枯澀冷漠的幾何抽象風格,開創全新美學風格——「抒情抽象」,強調藝術家的直覺、自發性、爆發力,從藝術傳統中得到自由解放。他在巴黎盧森堡畫廊籌辦首個名為《想像》(L’Imaginaire)的群展,與藝術評論家米歇爾.塔皮耶(Michel Tapié)密切合作策劃展覽,包括《H.W.P.S.M.T.B.》(科萊特.阿蘭迪畫廊,1948年)、《白與黑》(兩島畫廊,1948年)、Véhémences confrontées (尼娜.多塞畫廊,1951年),匯聚法國和美國抽象畫家,最先將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引進法國,肯定馬修在歐美藝術界的重要地位。
五十年代‧享譽國際
自五十年代初,東方書法為馬修的抒情抽象理論與創作提供重要靈感。1950年,他在巴黎勒內.德魯因畫廊(Galerie René Drouin)舉辦了首次個展。法國文化部長及作家馬樂侯(André Malraux)讚嘆︰「終於出了一位西方書法家!」自1952年始,馬修開始走進國際藝壇。馬修在整個年代,遊走日本、美國、巴西、阿根廷、中東等全球不同地方,舉辦展覽及創作,他將表演元素引入繪畫之中,穿上戲服在觀眾的注視下繪製巨幅油畫,將創作化為即興的藝術行動,啟發了1960 年代的行為藝術及偶發藝術。1956 年,日本前衛「具體派」藝術運動宣言亦對馬修作畫技術予以「高度讚譽」的肯定。
六、七十年代‧應用藝術
六、七十年代,馬修的創作廣為法國人民認識。他意識到藝術家對社會的主要職責,將創作拓展至生活層面,例如與法國塞夫爾國家製造廠合製的掛毯、由法國造幣局委託設計的10 法郎硬幣、為法國新電視頻道Antenna2 設計的官方台徽,以及由法國航空邀請設計一系列的海報。
八十年代及晚期‧宇宙時期
八十年代,馬修的抒情抽象風格更趨成熟。從1985年開始,他的繪畫變得更具爆發力和強烈情感,標誌著其「宇宙劇變」。他摒棄中心構圖,將豪邁的力量及鮮明對比的色彩充滿整個畫面。
2012年6月10日,喬治馬修於法國布洛涅-比揚古(Boulogne-Billancourt)逝世,享年91歲。
-
山銘水繡
新加坡法國文化協會 2024年9月6日 - 9月27日季豐軒欣然宣佈在新加坡的首展「山銘水繡」,集合多位跨代、跨文化藝術家的作品,旨在探討風景 — 作為藝術靈感以及個人經歷和集體歷史的載體,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和概念上的演變。展覽追溯參展藝術家的想像領域,探討他們從自然、過往遺產、現代性以及文化關係等角度對環境的回應。 展覽匯集了當代藝術家李華弌、薛松、齊亞德・達盧勒 (Ziad Dalloul)、白明和朱銘,以及現代藝術家謝景蘭、貝爾納・布菲 (Bernard Buffet)、喬治・馬修 (Georges Mathieu)、奧斯瓦爾多・維加斯 (Oswaldo Vigas)、卡特林( Bernard Cathelin) 和克洛德・維納爾 (Claude Venard) 的作品,帶領觀眾超越傳統風景畫的範疇,深入自然、藝術、傳統和時代演進之間的關係。山「銘」水「繡」鋪陳不斷擴展的表達語言領域,包含不僅自然的法則,也承載著我們的生活空間及其不斷變化的環境。 這些藝術家的媒介和手法各異,或具像或抽象,但同樣有多元文化背景,能在他們的想像領域中召喚大自然的力量,將自然與我們的生活體驗相結合,投射出人類內心世界的風景。 李華弌、謝景蘭、薛松、白明和朱銘的作品都有中國傳統對自然的深厚精神聯繫,但他們對材質各有選擇,對形式和空間各有詮釋,開闢了當代藝術的新視野。 戰後巴黎由抽象主義主導,但伯納德・布菲和克勞德・維納爾仍堅持自我的具象風格。他們同樣以強烈的輪廓和棱角分明的形象為語匯,但筆下的巴黎氛圍截然不同。 奧斯瓦爾多·維加斯和齊亞德・達盧勒來自不同的大陸,屬於不同的世代,他們從各自的文化傳統角度思考人與自然的交織關係。維加斯的拉丁美洲風景畫狀如女性混合體,而達盧勒從不直接畫人,畫布上的日常物品是他的「室內景觀」,用以暗示人跡。更多 -
三重奏 — 傑拉德‧施耐德、喬治‧馬修、皮耶‧蘇拉吉
季豐軒畫廊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總部大樓地下 01 G03-G05 2021年10月23日 - 12月23日抒情抽象啟蒙於40年代初,二戰帶來的不安和迷失使藝術家們紛紛在創作上追求最原始的情感表達,用最純粹的直覺意識、探究色域感受力與和諧度......更多 -
三十而立
季豐軒畫廊成立30週年展覽 2021年6月14日 - 8月31日 -
戲墨狂想曲 喬治・馬修 回顧展
尖沙咀 K11 MUSEA 6樓 2021年5月19日 - 7月4日 -
無形之形.無形之道
香港柴灣豐業街 8 號宏亞大廈 11 樓 2020年10月16日 - 12月15日 -
綠磨坊街
香港中環雪廠街二十號地下 季豐軒畫廊 2018年5月9日 - 6月16日2018 法國五月聯辦節目「綠磨坊街」,展出趙無極、謝景蘭、皮耶.蘇拉吉、山姆.弗朗西斯、尼古拉.德.斯塔埃爾及喬治.馬修一批精彩畫作更多
-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2023 丨 展位 3E03
2023年3月21日 - 3月25日季豐軒畫廊欣然參展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2023,呈獻一系列精心挑選的現當代藝術家重要作品。更多 -
ART SG 新加坡藝博會 2023 丨 展位 BI06
2023年1月11日 - 1月15日季豐軒畫廊於 ART SG 新加坡藝博會聚集八位傑出藝術家作品,分別為齊亞德・達盧勒(Ziad Dalloul)、皮耶羅・多拉齊奧(Piero Dorazio)、李華弌、謝景蘭、喬治・馬修(Georges Mathieu)、尼古拉斯・帕蒂(Nicolas Party)、薛松和喬納斯・伍德(Jonas Wood)。更多 -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2022 丨 展位 1B26
2022年5月25日 - 5月29日 -
典亞藝博 2020 | 藝薈香港—由巴塞爾藝術展呈獻 | 展位 C2 及 S24
2020年11月27日 - 11月30日季豐軒畫廊於「典亞藝博」呈獻李華弌及潘公凱之水墨作品,以及於「藝薈香港—由巴塞爾藝術展呈獻」展出趙無極、謝景蘭、喬治.馬修之抽象油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