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主辦,季豐軒畫廊協辦的薛松大型個展 「自然-非然」(Meta Nature)已盛大開幕。展覽特邀藝術評論家、獨立策展人姜俊博士策劃,匯聚薛松近四十年藝術生涯的精粹,全面呈現從波普拼貼到抽象表現的藝術發展,涵蓋共六十余件畫作及文獻檔案,並聚焦藝術家2019 年以來的 「法自然」系列新作。

 

展題「自然-非然」源自薛松2019年創作的「法自然」系列,藝術家對多重自然觀的融合——物理自然、文化自然及數字自然在此交疊共生,並具雙重隱喻:既取「順應自然」的意味,遙應了東方「天人合一」 的理想;亦包含對傳統自然觀的解構,映照出現代文明中自然與人工的割裂,旨在表達藝術家作品裏矛盾而統一的雜糅狀態。

 

展覽分為兩個章節:
第一章節集中展示 「法自然」 系列,並以 「自然」(Cosmology)作為分主題,按四季節氣依次展開,呈現藝術家揚棄浮華人事而上升至超越性的宇宙,由「入世」至「出世」之變。

 

第二章節回顧了薛松從1990年到2019年的波普風格作品、創作年表和文獻,是為分主題「非然」(Anthropology),勾勒了薛松藝術發展和中國現代化、城市化的關聯,寓意藝術家對人間萬象的深刻回應。

 

薛松1965年出生於中國安徽碭山,1988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此後一直生活和工作於上海。為了打破傳統寫實主義教育的束縛,他的早期創作受表現主義風格影響。1990年工作室火災後的廢墟,促使他開創獨特的 「燃燒」與「拼貼」手法,以灰燼與殘片的意象,熔鑄國際波普藝術。他珍藏的大量舊書、老照片、名家書畫,成為他源源不絕的創作材料源泉。從1993年到2018年間他的創作實踐分為六個主題:全球波普、本土波普、大都市、新山水、中西對話、文字與書法。

 

他以拼貼重組跨國商業符號、流行文化以及時尚人物等全球化象征,又或將放大的人物和微縮的城市互為對比,捕捉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時代脈搏,展現現代化、城市化以及新消費主義的蓬勃興起,人們在其中的沖擊、夢想與失落,以「浴火重生」隱喻中國和世界的巨大變化。

 

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美學表現,以及古今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也是薛松所一直關註的命題,他將山水轉化為形式框架,拼貼西方藝術史、都市風景等多元內容;又從書法中的筆墨氣韻獲得靈感,以獨特手法改造傳統圖式,使之產生新的沖擊和視覺感受。

 

2019年後,薛松的藝術風格歷經「蛻變」,作品漸從波普具象轉向表現性抽象,打破形式框架的束縛,創作「法自然」系列。取名自《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自然」 是一種綿延的動態,即指事物本來的面貌,強調順應自然規律。呈現為宇宙總體展開的過程。

 

出生和成長於安徽碭山的藝術家,在童年就受到當地老莊世界觀風氣的影響,「法自然」是經歷上海大都市繁華後「返璞歸真」「洗盡鉛華」,是一種懷鄉式的回歸,也是在現代都市生活語境下對道家 「天人合一」 自然觀的詩意暢想。它的抽象化打破了山水的固有輪廓,直接逼近山水背後的精神訴求。

 

薛松繪畫中的抽象是中國式的,在於「氣韻生動」,他以感知和想象敏銳捕捉宇宙氣息和天地萬物,在寧靜中呈現生命的本真狀態。在其30多年的創作中沒有非此即彼的絕對抽象和絕對具象,只有在其二者間的此消彼長。畫面存在著可辨識的意象——水、火、冰、竹…… 從「文字與書法」的抽象到「法自然」的抽象之間並不存在著創作上的斷裂和跳躍,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渡。如今,他在具象與抽象的微妙平衡中融匯中西,走向越發純粹的自由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