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豐軒畫廊欣然宣佈將與新加坡法國文化協會合辦展覽「靜默的啟示」,透過彭貢潘、齊亞德·達盧勒和丹尼·拿傑作品,探尋靜物畫恒久的藝術回響。本展覽亦為法國駐新加坡大使館「vOilah!法國新加坡文化節」聯辦活動。  靜物畫曾以靜謐觀察見長,歷經數百年演變,由描繪物質豐腴的逼真再現,演變為藝術家探索形式、融入情感,承載哲思的媒介。是次展覽聚焦三位法籍藝術家,他們各以獨特手法重構靜物畫傳統,揭示這題材的沉默力量——靜物成為映照永恆與無常、華美與腐朽、存在與缺席辯證的藝術語言。  

 

彭貢潘:靜默的豐盈

 

對彭貢潘而言,繪畫是創造靜默,是對存在的感官禮讚。他的作品呈現其所提出的「造型靜默」(le silence plastique)——  物象超越象徵、純粹作為視覺之詩的存在。  

 

他光感鮮明的畫作常描繪普羅旺斯的水果、垂墜織物與陽光充盈的室內景緻,延續著塞尚等普羅旺斯畫家痴迷於光線表現的藝術傳統。

 

齊亞德・達盧勒:缺失之存在  

 

法籍敘利亞畫家齊亞德・達盧勒的創作,超越法國對靜物的「死去自然」(nature morte)概念,抱擁阿拉伯文化中的「沉默自然」(nature silencieuse)哲學。

 

他的靜物畫是前往形而上世界的通道──椅、桌、床與窗簾等物象連結具象與抽象,日常物件、生活空間和變 化不斷的風景交織。

 

丹尼・拿傑:緘默的實相  

 

丹尼・拿傑取材自虛空畫傳統,卻以物質性的直接姿態取代道德訓喻。他畫中的物象仿佛正從存在邊緣消逝。

 

畫布上色彩層層堆疊,構築形體,使主體與背景在抽象中一片混沌,觀者如同在油彩岩漿中捕捉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