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啟後是當代藝術家的重要課題,盧志榮的創作一直以此為骨幹,上溯傳統,下拓未來。他最新的硯石雕塑系列抓住了宋代盛世的神髓,並以此探索二十一世紀的藝術出路。
建隆是宋朝第一個年號,建隆元年,即西元九六零年。倘若宋文化得以延續至今,二零一五年就是「建隆一零五五年」。史學家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在文化與科技發展上,宋朝正值一個可媲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黃金時代,突破人類文明發展,影響後世深遠,當中包括活字印刷、導航磁性指南針、正北方概念之衍生等。
盧志榮回溯建隆時代,重新檢視當時聞名遐邇的硯石,將四大名硯之首、產於肇慶的「端硯」選為創作素材。自宋以降,書畫名家、騷人墨客,對一方能研磨出細潤如玉、書寫流暢不損毫的奇硯,均趨之若鶩;為尋一方佳硯,往往踏遍名山大川,大文豪蘇東坡曾親到肇慶斧柯山挑選石材,以製作賞用兼備、獨一無二之端硯。在騷人墨客的手中,硯不單是實用之物,其選料、裁切、造型及雕刻之講究,早已把硯石提昇為一件具有獨特價值的藝術品。
宋代藝術以簡潔為本,重精煉,尊睿智,反對過度的雕飾,集儒、釋、道三家思想內涵,返璞歸真,以無雕飾為最高的雕飾。上承這個藝術理念,盧志榮創造出一個精緻、高雅、簡約的硯石雕塑系列,展現了與宋代一脈相承的審美觀,為當代雕塑藝術提供一個反思的新角度。
這一系列雕塑以四十二件組件組成,每件組件的形態取材自方硯與硯石文房用品,包括墨硯、硯滴、倒流香座、筆洗與紙鎮。它們或方或圓,以充滿現代空間感的利落線條與間隔建構,飽含似與不似、真實與虛構、熟悉與陌生之間的妙趣。這些組件拼合成不同的雅緻組合,猶如一座座藝術家內心的迷宮縮影。從古代文人袖旁的趣味走出書齋,進入現代建築的三維國度,開拓前所未見的視野。
這一系列靈感來自文房用品的雕塑,充分反映藝術家對於建築與空間關係之涵養。透過組件的拼合和分佈,觀眾可以欣賞盧氏如何拿捏當中的間隔與距離、平衡的張力,透過一方一圓的無窮變奏、虛與實的抒情韻律,造出千變萬化的謎思。這些叫人嘆為觀止的作品引領我們陷入百轉千迴的沉思,讓我們享受其創作探索過程中,締造出無限可能的愉悅與昇華。
《建隆一零五五年 — 盧志榮個人作品展》將展出共九個硯石雕塑組合,讓香港觀眾一方面細味盧氏對細節之一絲不苟、其對傳統技藝與物料之不斷重新發現及復興,同時欣賞他遊走於雕塑與建築之間的空間功力和藝術視野。衷心希望透過這一系列的雕塑,觀眾可以分享藝術家融會古今智慧而揭示的永恆及本質之美。
《建隆一零五五年 — 盧志榮個人作品展》
展期
2015年12月17日 至 2016年 1月12日
場地
香港中環雪廠街二十號地下 季豐軒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