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凱的筆墨視野: 香港中環雪廠街二十號地下 季豐軒畫廊

2017年11月25日 - 2018年2月15日

季豐軒畫廊隆重呈獻國際知名當代藝術家、學者及教育家潘公凱首次於香港畫廊個展,展出最近三年創作的作品共30件,作品包括六米寬的巨幅水墨畫、最新水墨系列作品及長六米的錄像裝置作品。

 

潘公凱在中國畫、美術理論、當代藝術、建築設計領域建樹豐碩。他深深紮根於中國傳統卻又不受其規限。他對中西文化藝術及美學研究有著深厚熱情,同時孜孜探索中國美術發展的未來。八十年代以來,潘公凱提出的中、西兩大藝術體系「互補並存,雙向深入」的學術主張,在中國美術界頗有影響。

 

藝術創作方面,潘公凱從其作品中實踐自己的學術主張。潘公凱極具現代感的水墨作品尺幅巨大、氣勢磅礴,承傳中國文人畫筆墨的表現力及溫厚優雅,同時極具獨特的當代審美及張力。除水墨作品,潘公凱更涉足裝置藝術、多媒體影像等新媒體,從當代文化語境中呈現他對中國水墨的探索與革新。

 

潘公凱生於1947年,自幼學習中國傳統書畫,後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潘公凱曾連續在中國兩所最重要的美術學院擔任院長: 中央美術學院(2001-2014)及中國美術學院(1996-2001),對於中國當代藝術教育付出傑出貢獻。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及博士生導師、美國三藩市美術學院榮譽博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榮譽博士、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榮譽博士等。

 

作品曾於世界各地廣泛參展,包括蘇州博物館(2017)、美國聖地亞哥藝術館(2015)、美國西雅圖弗萊藝術館(2014)以及北京的今日美術館(2013)等。2011年,潘公凱的裝置作品《融》曾參加第五十四屆威尼斯雙年展。作品亦獲諸多重要美術館收藏,其中包括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美國西雅圖弗萊藝術博物館、美國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東京藝術大學、臺北國父紀念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

 


 

「我很喜歡潘公凱的作品,很有力量,筆觸很重,有很濃鬱的中國文化氣息。潘公凱做到了把水墨推向國際。水墨是個很了不起的東西,有那麼龐大的體系和悠久的歷史,直到20世紀,中國水墨畫試圖變成別的東西。但我認為,如果把水墨因素拿掉,就很難認識中國藝術的悠久傳統。」

 

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1924-2013)
美國著名哲學家兼藝評家,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哲學家之一

 

「我在潘公凱的展覽中看到一件很迷人的作品,它令我產生強烈的反應,其中蘊含優美隱喻令我興奮,這件裝置的名字就是《坐忘之舟》。另外一件裝置就是《融》也令我印象深刻,以英文字母組成的雪片落在中國水墨畫成的荷花上,化作營養被荷花吸收,荷花保持了自身的形態,儲備了雪水的營養,在來年春天又再次煥發青春活力。我想這傳達了他對於亞瑟·丹托的不同意見,試圖在作品中尋找藝術與生活的邊界。這其中蘊含的隱喻非常吸引我,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西方的襲擊,但是西方的雪片最終融化,作為營養進入中國荷花的傳統中,生生不息,超越了一切攻擊、抵抗、敵意。對於文化衝突來說,這是非常美妙愉快的解決之道。」


漢斯·貝爾廷(Hans Belting)(生於1935年)
著名德國藝術史學家、藝術理論家

 


 

《潘公凱的筆墨視野》

 

展期

2017年11月25日 至 2018年2月15日

場地

香港中環雪廠街二十號地下 季豐軒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