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豐軒畫廊傲然呈獻「綠磨坊街」,一個趙無極、皮耶 · 蘇拉吉(Pierre Soulages)、尼古拉 · 德 · 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山姆 · 弗朗西斯(Sam Francis)、喬治 · 馬修(Georges Mathieu)及謝景蘭的聯展,他們均為 1945 後巴黎抽象派藝術運動的重要代表。
展品包括13張重要油畫作品,橫跨上世紀 50 年代 至 90 年代。
得到時任法國駐中國大使館文化參贊維當 · 艾利塞夫(Vadime ELISSEEFF)的鼓勵,趙無極在 1947 年決定到法國,以繼續他的藝術追尋。在妻子謝景蘭的陪同下,趙無極在 1948 年4 月 1 日,他抵達巴黎,立即跑到羅浮宮,逗留了整個下午。在蒙帕納斯區不同酒店短暫居停後,他搬入綠磨坊街 51 號一個小工作室,在往後十七年,他成為住在同街 47 號的阿爾伯托 · 賈科梅蒂(Albert GIACOMETTI)的鄰居。
從這迷人城市的這個別具風格的角落,他的藝術旅程啟航,亦在那裏,他碰到其他對藝術抱著同樣熱情的藝術家,包括皮耶 · 蘇拉吉、山姆 · 弗朗西斯、尼古拉 · 德 · 斯塔埃爾及喬治 · 馬修。趙無極和謝景蘭,以及他們這幫同伴,都在若干方面受到當時巴黎抽象派藝術運動的影響。
這抽象派運動在二戰後生於巴黎,當時大量藝術家,或年長、或年輕,重返或新到巴黎,包括: 俄羅斯的尼古拉 · 德 · 斯塔埃爾、謝爾蓋 · 波利雅科夫(Serge POLIAKOFF); 德國的漢斯 · 哈同(Hans HARTUNG); 加拿大的讓 · 保羅 · 利奥佩爾(Jean-Paul RIOPELLE); 葡萄牙的瑪麗亞 · 艾蓮娜 · 維埃拉 · 席爾瓦(Maria Helena Vieira DA SILVA); 中國的趙無極; 日本的菅井汲(Kumi SUGAI); 美國的山姆 · 弗朗西斯、約翰 · 富蘭克林 · 柯尼格(John Franklin KOENIG); 以及法國的喬治 · 馬修、皮耶 · 蘇拉吉。他們都以抽象風格作畫。
這運動不單顛覆了戰前巴黎的畫風,亦與立體派及超現實運動,以及幾何抽象(「冷抽象」)分道揚鑣,並在某程度上最早實踐了抽象藝術之父瓦西里 ·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所提出的理論。
這個運動有意為巴黎重置藝術重鎮的形象,在二戰之前,巴黎一直穩佔藝術首都之位。同時,這個運動亦標誌著巴黎與紐約在抽象藝術上的競爭。從1946 年起,美國抽象藝術的領軍人物包括 : 傑克遜 · 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威廉 · 德 · 庫寧(Willem DE KOONING)及馬克 · 羅斯科(Mark ROTHKO),從 1950 年代初期開始,他們得到美國藝壇權威推崇。
與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相比,在巴黎抽象派的作品中,我們更常見到源自以下各方面的影響或靈感:東方水墨 (尤其是中國山水畫) 、書法、抒情傾訴、詩意、音樂和舞蹈藝術。今次展覽的展品清楚展示了這些特質。
趙無極 (1920-2013)
趙無極被認為是20世紀最成功的中國畫家之一。 一生創作油畫、水墨、版畫、水彩畫等不同媒介之作品,以西方繪畫融合東方精神內涵,打開了前所未有的藝術領域。生於北京書香世家,14歲考入杭州美專,師從林風眠。1948年與首任妻子謝景蘭定居巴黎。自1949年在巴黎的Galerie Creuze首次個展,趙無極的畫作曾展於過百個重要個展,作品得到全球150多個重要美術館收藏,包括巴黎龐比度中心、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倫敦泰特美術館。他是首位被選為法蘭西藝術學院院士(2002年)的中國藝術家。2006年獲法國總統頒發榮譽軍團勳章大軍官勳位。2013年在瑞士逝世,享年93歲。
皮耶 · 蘇拉吉(1919-)
99歲的皮耶.蘇拉吉被譽為「法國最成功的在世藝術家」,亦被稱為「黑色的畫家」。生於法國南部羅得鎮,童年時期對史前藝術著迷,這些早期的印象持續影響他的藝術發展。1946年與妻子定居巴黎。他的黑色繪畫參加獨立沙龍和五月沙龍展覽,受到藝評家注意。五十年代,蘇拉吉在紐約美術界成名,並且和美國抽象畫家羅斯科等結為好友。作品開始進入世界級的美術館,如古根漢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倫敦泰特美術館、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等,至今超過150件作品被收藏。曾獲獎項包括日本裕仁天皇大賞繪畫類榮譽(1992)、法國榮譽軍團勳章(2015)。2009年於龐比度中心舉行大型回顧展。2014年,位於羅得鎮的蘇拉吉美術館成立,館藏500幅作品。蘇拉吉的整個藝術生涯都是創作黑色的畫。他的作品將光影的律動表現在黑色畫布上。早期作品受到東方書法的影響。1979年,開創全新系列「黑色之外」,並研究至今。他以光作為物料,在黑色畫面反射光線,以黑色解放光線和色彩。
尼古拉 · 德 · 斯塔埃爾 (1914-1955)
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於十月革命後隨家人流亡波蘭,8歲時成為孤兒。1932年在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就讀。1944年在巴黎舉辦了首場個人展。在後印象派的影響下,他的早期作品為具象風景,其後逐漸發展成為塗抹濃厚色塊,從真實世界選取元素轉化為抽象結構的獨特風格。1950年開始為其黃金時期,作品獲藝評家重視。儘管他的作品在紐約和巴黎甚受歡迎,但1955年,他在法國南部畫室了結自己的生命。雖然他的藝術生涯只有15年,但他已經創作過千幅油畫。他的作品獲巴黎大皇宮、華盛頓菲利普美術館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收藏。
山姆 · 弗朗西斯 (1923-1994)
生於美國加州,1941年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修讀植物學、醫學及心理學。1944年,一次空軍訓練墜機意外後被驗到患上脊柱結核,從此開始繪畫,並於1950年獲藝術碩士學位。同年遷到巴黎,開了人生首個畫展,與當時的抽象畫家關係密切。他曾在法國和日本居住多年,遊歷世界各地,深受不同藝術文化影響,包括印象派、抽象表現主義、色域繪畫、中國及日本書法。他著迷光線及顏色變化,將東方哲理、西方心理學及自身經歷融入創作。早期作品深受馬克 · 羅斯科、克里夫 · 斯蒂影響。其後經歷多個藝術風格轉變,由色彩滿溢的方格構圖,到强烈的藍色時期,以及其後受東方思想影響的大量留白畫面,夢幻色彩和生動潑灑。作品曾在110多個美術館及畫廊展出,並獲多個重要美術館收藏,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及巴黎龐比度中心等。自1994年去世以來,亦有超過90個回顧個展。
喬治 · 馬修 (1921-2012)
生於法國北部布洛涅,精通哲學文學。1942年開始自學繪畫。1947年定居巴黎,並挑戰當時主流的幾何抽象,積極籌辦展覽,包括於盧森堡畫廊舉行的首屆非具象群展「想像」。五十年代創立其書法線條結合潑灑的畫風。藝評家馬爾侯曾說:「終於出了一位西方的書法家」。他以抒情抽象作藝術理念,作畫以速度及即興展示內心的激情表現。曾在觀眾面前繪畫巨幅作品。他喜歡沿用歷史典故作為畫題。如其中一幅展品題目來自十二世紀布盧瓦的艾蒂安加冕為英格蘭國王的歷史。馬修曾舉辦過170多場個人展覽,其作品也成為全世界90多家博物館的藏品,包括紐約古根漢美術館、里昂美術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等。
謝景蘭 (1921-1995)
生於中國貴州書香名門,從小極具音樂舞蹈天份。1938年進杭州藝專音樂系。1948年,隨夫趙無極赴巴黎定居,學習現代舞、創作電子音樂。1957年,謝景蘭與趙無極離異。並開始繪畫,直至1995年不幸車禍離世。從音樂觸發舞蹈,舞蹈牽動繪畫,謝景蘭的畫由內在音韻帶動。早期沉鬱的書法符號抽象,澎湃激烈﹔七十年代與宋元山水感通的日月山峰,柔和內省﹔晚期回歸抽象,細膩線條如舞樂律動。其後更發展出結合音樂、舞蹈與繪畫的「綜合藝術」(L'art synthèse)。1973年,獲法國文化部頒發一筆獎助金。1975年,獲頒騎士勳章。 1990年,歐亞文化交流協會與卡丹藝術中心聯合為她舉辦大型個展,廣受好評。作品獲法國文化部、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澳門藝術博物館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