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相無邊 — 莫奈的啟示: 季豐軒

2023年1月4日 - 4月18日

「我孜孜不倦地打造我的花園,灌以無限感情。花是我此生永遠、永遠的所繫所依。吉維尼是我心歸處。」

— 克勞德莫奈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和印象派畫家打開了藝術史一個新篇章,為其後150年以至未來的風景畫家點燈引路,啟發他們不斷開拓想像,捕捉超越現實的不同世界。

 

季豐軒很榮幸在今次展覽帶來一幅莫奈遷入吉維尼(Giverny)後的早年傑作 — 《牡丹》(Pivoines) (1887年作)。同場展品包括現代藝術家趙無極朱德群謝景蘭以及當代藝術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莎拉・休斯(Shara Hughes)、姜明姬(Myonghi Kang)和齊亞德・達盧勒(Ziad Dalloul)的精選畫作。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將這批不凡的畫作互相比較,從中領略莫奈遺澤其中一個足堪細賞的橫切面。

 

季豐軒敬邀您一同踏上這趟從莫奈到現今的探索之旅,沿途畫作展現活力洋溢又寓意深遠的各式生命領域,盡除古今中外和內外世界之間的藩籬。

  

莫奈的風景畫為現代藝術的濫觴

 

今次展覽的重心是莫奈對後來藝術的影響,他以前所未見的手法詮釋自然,將西方風景畫從學術理念和象徵意義等規條解放出來,讓風景畫這個藝術類型擺脫數百年來一直被忽略的情況,進佔它應有的地位。莫奈的《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於一八七四年在巴黎登埸,轟動一時,描繪對象僅為日常所見,但視角的戲劇性轉移,強調色彩、動勢和畫面的手法,放鬆而充滿能量的筆觸等等,令作品捕捉到現代人所感受的現實世界。耀眼的色彩不停互動,畫面再沒有描繪對象清晰的輪廓、形狀或外貌,僅餘重重如煙若雲的色斑,勾出似非而是的物相。畫布上的風景蓋上了垂幕如霧,經過析濾,被撮成它的本相,這個革命性的手法,竟然非常有效地展現自然景物稍縱即逝的外貌。

 

莫奈推翻了十九世紀中產階級共同認識的「現實世界」,當時的評論家對他我行我素和充滿爭議的全新繪畫寫實理念嗤之以鼻,譏諷他標新立異的畫面如同「未完成品」,藝評家路易・樂華 (Louis Leroy)  認為那只不過是一片素描又或「印象」。莫奈和他的戰友們欣然以這番攻擊為啟發,把這個思潮定名為「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既意想不到,亦順理成章,莫奈的藝術實驗和創新手法結果為風景畫重新定義,在不同文化的現當代藝術家的想像領域中紮根萌芽。

  

心靈的景致

 

莫奈重視筆觸和繪畫本身過程,成為中國現代藝術家如趙無極朱德群謝景蘭效法的典範,引領他們追求主觀、抽象的表現形式。他們更在印象派的啟發之下遠渡重洋去到巴黎。許多世紀以來,山水畫一直是東方人心目中至高無上的視覺表現形式,用以展示畫家的內心境界,包含他的學識、他的信念和他的文化品味,總結他的學養和人格修煉。在這些中國現代藝術家的作品中,東西方藝術文化傳統間的碰撞孕育出無邊無際的內心世界的前衛畫面,當中揉合了西方油畫技法與宋代文人文化,由此掀開中國現代藝術史嶄新的篇章。

 

超越現實的世界

 

莫奈與當代藝術之間並不疏遠,他的洞見至今依然擲地有聲,風景畫一直與時並進,不斷萌發新穎多樣的表現形式。有些藝術家挑戰傳統風景畫的概念和形而上界限,亦有藝術家致力各式藝術實驗,包括即興和不斷變化的表達形式、出其不意的媒材、爆炸般的色彩運用,將風景畫的理性和感性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今次展覽列舉了幾個當代藝術家:大衛・霍克尼莎拉・休斯姜明姬齊亞德・達盧勒為例,雖則遠非包羅全局,然而均為當中表表者。

  

回顧而言,莫奈發現了時間和空間、光線和顏色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如何互動的秘密,隨之改變了繪畫創作的重心,成就前所未見的視像,更重要的是他示範了要展現這個世界的樣貌可以用不同手法,有著無窮無盡的可能性,繼續啟發著今天和明天的藝術家,奠定莫奈一代傳奇的地位。

 

贊助